文化自信可以凝聚中华民族之魂
|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6-7-15
坚持文化自信是中国人的共同愿望
文 / 葛 瑞 源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建党95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全面回顾了中国共产党95年来,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不懈奋斗走过的光辉历程和做出的伟大历史贡献,也是全国各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满怀信心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宣言书。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指出,“坚持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就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不断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推向前进。”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建党95周年之际这样一个重要的时间节点、重要的地点场景,在已有“三个自信”基础上增加第四个自信即文化自信。强调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意味着将中华民族的文化价值系统及其表达形式提升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系的核心层面,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真正植根于中华民族文化的沃土,从中汲取源源不断的生命力滋养,获得活的灵魂。这是当代中国人的共同愿望,是新时代的呼唤。
众所周知,文化是一种社会现象,彰显着民族的生命力,它是由人类长期创造形成的产物,同时又是一种历史现象,是人类社会与历史的积淀物。确切地说,文化是凝结在物质之中又游离于物质之外的,能够被传承的国家或民族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传统习俗、生活方式、文学艺术、行为规范、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等,它是人类相互之间进行交流的普遍认可的一种能够传承的意识形态,是对客观世界感性上的知识与经验的升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中华民族自从盘古开天地、三皇五帝到如今远源流长的血脉,是中华民族不畏艰难、奋勇前进的不竭动力,是我们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坚强支撑。2011年7月1日,时任总书记的胡锦涛同志在庆祝建党9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提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他还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班上发表讲话时指出:“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全面发展”。今天,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由“树立”到“坚持”是一个飞跃,也与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习近平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相承一脉。只所以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就是因为我们已经更加看准了,更加认定了,既然是看准了和认定了,就不容置疑,不容含糊,就必须要一以贯之地坚持到底。
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民族、政党和社会成员对自己的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和对发展前景的坚定信念。这种信念建立在理性认识的基础上,是对自身文化在过去、现在和将来价值的充分肯定。实践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化具有很强的包容性,是以人为本的文化,是崇尚道德的文化,是经世致用的文化,是与时俱进的文化。千百年来,中华民族走出了一条不同于其他国家和民族的文明发展道路,提供了“中国方案”。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就是要接续历史和文化传统,把文化继承好、发展好,并建立起对文化传统的强大自信,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构建坚实的文化基础。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文化自信包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因此,我们的自信不仅具有传统的和历史的根基,更是面向时代面向未来的。这也是“不忘初心、继续前进”的写照。
(责任编辑:admin ) |
精彩新闻 |
频道精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