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非功过 自有后人评说
|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4-7-6
越来越多的人将理解文化大革命
O猫儿眼
作为上世纪60年代的人,恰好经过十年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也经历了改革开放30多年的社会实践,今天有必要对文化大革命做一回顾,讲讲我们这一代人的心里话。不然,随着经历过文化大革命的人越来越少,历史就会让一些罔顾事实的人瞎编乱造,把真实情况篡改的面目全非。最有资格评说文化大革命的,不是BBC这样的所谓主流媒体,也不是那些出卖良心的洋奴精英,更不是那些已经蜕化变质的官僚阶层,而是我等广大工农兵和有良知的知识分子。这个大的阶层被剥夺话语权已有数十年,总有一天要站出来讲几句公道话。
对毛泽东发动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可以用十六个字来概括:高瞻远瞩,良苦用心,超越阶段,遇人不淑。毛泽东发动文化大革命,没有丝毫的个人私心。首先,他不需要篡党夺权,他本来就是中共绝对权威的领袖,怎么可能与别人争权呢?其次,他不是为了个人利益;毛泽东不贪图钱财享受,这是众人皆知的。再次,他不是为了个人泄私愤,而是出于对国家前途命运的担忧。最后,他没有感情冲动大脑发热,而是早已预见到了这场运动后果的严重性。晚年毛主席就曾经说过,自己一生干了两件大事:一是打倒了蒋介石,二是发动了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并说很多人都不会理解和接受他的第二件大事。他也曾警告江青等人,要做好将来杀头坐牢的准备。毛主席发动文化大革命,完全是出于对中国革命前途和命运的考虑。正如王震将军所说,毛主席比一般人早看了五十年;这个卓越眼光,实在是很少有人具备。当时,绝大多数追随毛泽东的红卫兵,只是一时的狂热;其实思想深处根本没有理解毛泽东,只是出于对毛泽东的崇拜而瞎胡闹。
毛主席领导中国革命从胜利走向胜利,是因为他领导的中国共产党充分依靠劳苦大众,得到老百姓的支持。与王明等留苏归国的百分之百布尔什维克不同,毛泽东干革命主要是出于对劳苦大众的阶级感情,而不是为了什么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对毛泽东来说,只是一种理论基础和指导方法,而不是革命的最终目的。毛泽东发动中国革命,完全是为了解放劳苦大众;所以毛泽东才将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创立了中国共产党的一整套理论体系。毛泽东思想的唯一宗旨,就是为了解决中国革命的具体问题。用今天的话来说,就是以重大问题为导向,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与路径。相反,那些洋书呆子们只知道照搬照抄马列教条,只是为了维护马列主义的正统性和纯洁性,这就是真假革命的根本区别。这个区别,不但贯穿于土地革命期间、十年内战期间、抗日战争期间、解放战争期间,也贯穿于解放后30年的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毛泽东一心为劳苦大众谋利益,以至于像王进喜、陈永贵、雷锋等这样的劳苦大众代表,坐进了堂堂的人民大会堂。而很多革命的投机分子,包括许多老党员老干部,一旦当上高官得到厚禄,革命的激情立刻就消退了。他们要的是维持现状,或者继续投机。这些假革命者,虽然也希望国家富强,但他们不是为了让人民幸福,而是为了使自己更幸福。他们逐渐脱离了人民群众,感情上与劳苦大众越来越疏远,有些甚至走向了对立面。其中不少人开始蜕化变质,如刘青山张子善之流就是例子。但是,这些腐化堕落分子并不是最危险的敌人,惩治这些腐败分子完全可以通过法制来解决;而更大的危险,在于体制之内,在于推动资本主义复辟的三股顽固势力。
毛泽东深刻预示了资本主义复辟的险恶未来。他知道,知识精英阶层,官僚分子阶层,小生产者阶层,是推动资本主义复辟的三股顽强势力。他知道,只要这三股势力复辟成功,劳苦大众就会吃二遍苦受二茬罪。因此,毛主席才发动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将矛头直指这三股势力。他要对知识分子进行社会主义改造,他要揪出并打倒党内走资派,他反对“三自一包”等小生产方式的改革。尤其是对党内走资派的预见,更是毛泽东独一无二的高瞻远瞩。这些党内走资派是如此顽固,以至于毛主席死后就立即复活,将中国带上了毛主席极力反对的资本主义道路。这种资本主义复辟的动力,来源于体制内部,并不是法制可以解决的。因此,只有采取文化大革命的方式,彻底打破当时的体制,才有可能达到目的。毛泽东自己缔造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体制,又亲自发动文化大革命来打破这种体制。他这样做绝对不是发神经,正是出于对劳苦大众的阶级感情。毛泽东进行了一个伟大的试验,即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他的良苦用心,始终都是出于为人民谋利益,为劳苦大众谋利益,为社会主义中国的未来谋篇布局。
然而,文化大革命却彻底失败了,这是不可否认的事实。文化大革命造成生产力极大的破坏,经济社会发展几乎停滞,人民的物质生活一直困苦不堪。比较改革开放前后的人民生活和国家实力,谁也不能否认文化大革命确实搞错了。文革之错,在于超越了历史阶段:在中国这样一个生产力极度落后,工业化极不发达,人民生活水平还处于温饱线以下的国度里,禁止资本主义复辟是完全不可能的。资本主义的生产模式,不但是中国发展的必然,也是中国发展的必须。一句话,中国的富强需要资本主义。然而随着资本主义的深入,它所固有的弊病也越来越显露;贫富不均,社会动荡,人心涣散,精神迷失,尤其是一些洋奴精英,鼓吹资产阶级自由化,兜售民主自由人权,给劳苦大众带来极大的痛苦和迷茫。一些民众开始怀念毛泽东时代,怀念那些风清气正,充满自豪,官民平等,激情满怀的日子。比较一下今天工人阶级的社会地位,民众的怀旧情绪是可以理解的。
毛泽东发动文化大革命还有一错,就是遇人不淑、用人不当。首先是林彪、陈伯达、王洪文之流。林彪在毛主席领导下,打江山干革命绝对没有问题,但要从事意识形态领域的革命,显然不是他的强项。林彪是因为毛主席无人可用,勉强被赶鸭子上架的。那时刘少奇、邓小平刚被打倒,周恩来陈云明哲保身,朱德、陈毅、聂荣臻等老元帅稀里糊涂,其他人更与毛主席说不上话。毛主席实在是太高大了,一般人难以望其项背。林彪之后就是江青等文人秀才,这班人哪里是党内走资派的对手。秀才造反三年不成,在掌握军权的老家伙面前简直是不堪一击。文革失败,虽然林彪江青负有责任,但那是无法避免的。正如资本主义在中国复辟不可避免一样,林彪江青的失败也不完全是个人能力素质问题,而是历史的必然。如果说文革中谁最冤,不是刘少奇,而是林彪。林彪这样绝顶聪明的人,如果不是文革中被推上前台,他是不会落得这么悲惨的下场的。
文化大革命中的毛泽东,几乎是孤军奋战,一个人如同唐吉坷德一样,与资本主义复辟势力单打独斗。虽然身后有几千万红卫兵,还有几个文人秀才、投机分子在那里随声附和,但真正理解和支持毛泽东的没有几个。一个人的力量,怎么可能抗拒历史的潮流,怎么可能战胜那顽固的三股复辟势力?毛泽东的初衷是好的,是纯粹的,是毫无利己动机的。但是,超越历史阶段,加上遇人不淑,决定了文化大革命必然是一场伟大而失败的革命。
今天的中国人,在经历了文化大革命的狂热,又观察体验到资本主义的弊病之后,经过反复比较权衡,一定会重新理解认识毛主席的初衷。有了冷静头脑的明智人士,一定会总结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各自的优缺点,为中国找到一条最合适的发展道路。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习近平等所走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正是这样一条道路。这条道路走得越久,人们对文化大革命的理解就越深刻。中国今天之所以在改革开放的同时,还能坚持社会主义道路,没有像苏联东欧那样发生巨变,正是得益于文化大革命的提前锻炼。这场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虽然失败了,但却积累了丰富的意识形态领域斗争经验,启发了广大劳苦大众的阶级觉悟,增强了人民群众坚持维护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和勇气。在这一点上,毛泽东发动文化大革命的历史功绩是极其伟大的。这个伟大,比打倒蒋介石、赶走美帝国主义高出多少倍。因为,中国今天所走的道路,将可能为人类开辟一个崭新的前景。假如中国的社会主义垮台了,世界人民又要花费数十年甚至上百年,重新为社会主义抛头颅洒热血。历史可能不会再给人类这样的机会,人类就只能永远在西方资本主义的阴霾下苦苦挣扎,看不到任何其他可能的选择和希望。社会主义中国存在的意义,至少是为人类提供了一种可能的选择。世界人民不再只能看美国的脸色,而是也可以听听来自东方的声音了。只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存在一天,毛泽东发动文化大革命的长远功效就继续发挥一天。人民将永远怀念毛泽东,感谢毛泽东,崇敬毛泽东,爱戴毛泽东!
对毛泽东本人而言,虽然文化大革命失败了,但这是历史条件的局限,而非其个人的错误和失误所致。毛泽东抢在自己的有生之年,开展了十年之久的文革实验,这本身就是一个伟大的胜利,一个伟大的成功。这种实验的机会,以后恐怕很难再有了,因为毛泽东这样的伟人,以后再也很难出现了。所以,文革的遗产对人类是独一无二的,是极其珍贵的。再则,毛泽东本人也没有什么可以遗憾的,因为越来越多的人,正在开始理解文化大革命;毛泽东席的粉丝也将越来越多。如论在中国还是外国,无论卑劣小人如何污蔑攻击,毛泽东的伟大光辉都是无法掩盖的;相反却会越来越光耀夺目,必将超越马恩列斯,照耀人类千秋万代。
(原载新浪博客 QQ群:208878783《企业文化大学堂》)
(责任编辑:admin ) |
精彩新闻 |
频道精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