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办富有文化内涵的企业报刊
|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不详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0-3-19
如何办好一份富有文化内涵的企业内刊* ** O刘先明
企业内刊是指企业自行编辑、在企业内部和与企业有关联的单位、人士之间传播、交流的报纸和刊物。现在很多企业都创办了企业内刊,不同的企业会有不同名称、不同文化内涵、不同表现风格的企业内刊。不同的企业,其内刊在企业里的角色和作用也不尽相同;即使同一个企业,不同的企业领导和不同的主编,也会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到企业内刊的风格和特色,以及企业内刊在企业文化建设中的角色和作用。尽管有这么多的不同,但创办企业内刊的企业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希望企业内刊尽可能地起到促进企业发展的作用。
那么,作为企业来讲,如何才能办好对企业自身发展起促进作用的内刊呢? 结合本人为一些企业提供文化咨询服务或指导一些企业创办企业内刊的经验,初步认为:主要应从以下六个方面着手。
一、优选企业内刊的主编:
企业内刊的主编一定要高度自觉地认同所在企业的企业文化理念,热爱自己所在的企业和主编的岗位;熟悉企业文化和新闻传媒学知识;了解与企业经营、业务有关的技术和管理知识;具备较高的创新能力、策划能力、应变能力和综合组织能力。企业在物色、优选企业内刊主编的时候需要注意的是:对于不认同本企业文化理念的人,是绝不能聘为企业内刊主编的;对于不了解企业文化和认不清企业文化与企业内刊之间关系的人,也是不能放在企业内刊主编的位置上的。企业内刊主编选好了,用好了,企业内刊就成功了一半。毛泽东当年曾批评邓拓“死人办报”,我对此话的理解就是毛主席批评邓拓没能认清文化和办报的关系。
在这里,之所以把企业文化看得如此重要,是因为企业文化应是企业内刊的灵魂。为了确保企业内刊不偏向,很多企业往往把总经理或党委书记挂名企业内刊主编,这种做法有一定的好处,能基本保证企业内刊不出文化、宣传导向性问题,但有时也容易使企业内刊因为总经理或党委书记的思维固化,而使企业内刊陷入僵化。
二、准确定位企业内刊:
企业内刊的定位主要是指企业内刊的功能角色、舆论导向、宣传对象、读者群体的定位。
1、功能或角色的定位:
企业内刊是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载体和宣传阵地,是企业通向外界的重要窗口,是记录企业发展轨迹、职工心声的“刻录机”,是企业内部职工相互沟通的媒介,也是企业与目标客户、兴趣公众联系的桥梁和纽带。总之,它是检验企业文化建设成果的“晴雨表”和“试金石”。
2、企业内刊作用的定位:
企业内刊既要服务于企业文化建设,又要服从于企业文化建设。如前所述,企业内刊是企业文化的产物,它要刻上本单位鲜明的企业文化烙印;不能脱离本企业的实际,更不能背离本企业的文化理念和核心价值观。
3、读者群的定位:
企业内刊的读者群包括企业职工、职工家属、管理人员、目标客户、兴趣公众、合作单位、同业单位、上级领导、行业管理部门和学会组织、媒体单位等等。内刊读者群定位下来了,其宣传内容、发行范围就可以做到有的放矢。
三、明确企业内刊的宣传内容:
企业内刊的宣传内容应围绕企业文化执行力、管理制度执行力和企业决策、规划执行力这三个方面的执行力去做文章。大致来讲,宣传内容主要包括以下10个方面:
1、体现企业实力、激励职工奋进的最新动态和事项的报道;
2、企业文化理念、企业文化成果的宣传;
3、企业重大政策、决策、规划、计划、任务的宣传;
4、与企业发展紧密相关的行业法规、信息的介绍;
5、企业重要经营管理活动和取得突出业绩的宣传;
6、对优秀员工的宣传(理念故事化、故事理念化)、员工风采的展示;
7、有助于企业管理和员工技能提升的知识、经验的介绍;
8、有代表性的员工思想的交流与讨论;
9、企业新产品、新服务的推介;
10、行业动态、客户动态、同业单位动态等。
上述内容不一定要在每期内刊里都体现出来,但不管是哪一期,与企业文化相融合的主题内容及特色一定要体现出来。
四、策划好每期的主题:
每期企业内刊,不可能包罗万象,也没必要面面俱到;可以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和员工的思想动态,甚至可以根据行业、区域、客户、同业单位的情况来策划和确定某期的主题。
企业内刊的主题通常要注意“三点”:
1、重点:企业在不同的发展时期,往往会有不同的重点任务和重点工作,自然会有与之相对应的重大事件、重要新闻发生;这些重要的元素都应成为对应该期企业内刊的主题。
2、热点:在不同的时段里,企业的问题或行业的问题往往会在企业员工中形成热门话题;这些热门话题(尤其是夹杂着很多不同观点和不同认识的热点话题等),有必要成为某期的主题。热门话题内容,有的是客观出现的,也有的是可以被挖掘、策划出来的。
3、难点:企业和职工群体、个人都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难题。这些难题如果不解决好,就可能阻碍企业的发展。企业内刊必须正视并针对这些难题,使之成为当期内刊的主题,展开讨论或给出解决难题的正确思路和方法。
五、增强企业内刊的生命力:
每家企业和企业领导,总希望自家企业的内刊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并保持强劲的生命力。须知,企业内刊强劲生命力的获得与保持,离不开企业文化的导引。企业内刊的生命力主要靠企业精神文化、物质文化的生命力来构建和支撑;企业文化如果没有生命力,企业内刊的生命力也就没有了;而企业内刊的生命力又是由每篇文章的深度、高度、可信度来促成的,没有一定的深度、高度和可信度,文章是难有生命力的。我们不能保证企业内刊的每篇文章都有深度、高度和美誉度,但应力求每期内刊有1—2篇具有亮点和特色的好文章。如果自己写不出有深度、高度、美誉度的文章,可以转载别人具有这方面特质的文章;例如:深圳市比克电池有限公司的《比克电池》(第35期)、新世家置业的《新世家》(第3期)就按照《著作权法》,分别转载了精细管理工程创始人刘先明所撰“规范性与创新性的企业管理制度”一文,收到事半功倍的良好效果。
为了保持企业内刊的生命力,内刊文章要力避“近亲繁殖”的现象。有的企业内刊主编因与某些作者关系贴近、欣赏观点近,有意或无意地经常选用这些职工所写、却与企业文化关系不大的文章,这样很容易引起其他员工对企业内刊产生排斥心理,而削弱企业内刊生命力的。
六、增强企业内刊的表现力:
一个好的主题、好的观点,一篇好的文章、好的作品,都需要用读者容易接受和喜闻乐见的表现形式去展现出来。 对于一份企业内刊来讲,从封面到封底,甚至于每一个专栏和每一篇文章,都要有艺术性的表现手法。艺术表现形式主要包括版式、字体、字号、色彩、插图、配图等方面。比如,对于版式来讲,不同的页面、不同的文章,要采用多种不同的版式和风格:上下左右对称式的可表现稳重而均衡,多文少图式的可表现充实而生动,全图式的可表现想象力丰富,包围式的可表现聚集和限定,散开式的可表现自由、轻松。在文章的标题和正文处理上,不同的字体和字号都有不同的表现效果;如:加大加粗的一目了然、有视觉冲击力,宋体横细竖粗、清晰秀丽,黑体横竖同粗、工整严肃,圆体圆润饱满、艺术美观。在配图方面,应多采用一些企业职工群体身影的照片,少用一些企业领导的照片,这样往往起到的效果会更好一些。
除了平面的企业内刊,有条件的企业还可将企业内刊网络化。网络化的企业内刊对树立企业形象,让企业内刊走向社会、促进营销活动等,都将产生巨大的积极作用。 总之,不论采取什么表现形式,都应该与企业内刊的主题、文章内容相适应,形式要服从内容,要为内容服务。
(作者系著名企业文化专家、精细化管理工程创始人)
(责任编辑:admin ) |
精彩新闻 |
频道精选 |
|